登录 登录 邮箱验证码登录 登录 用户名密码登录 注册 立即注册

“馨田成长之旅”丰基金心理健康公益课(上)

发布时期:2022年07月29日    来源:上海大丰公益基金会

每个人的馨田,都在我们自己的心中。
种下一颗温暖的种子,用心浇灌。
等待秋收即将来临之际,
期待能收获一片广阔无垠与自由驰骋的田野。

2022年春,上海大丰公益基金会(“丰基金”)接到上海嘉和公益基金会(“嘉和公益”)的邀请,为其青少年学员们定制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课程,支持嘉和公益的学员们在完成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发展出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坚强、独立、自主的人格。帮助这些青少年们在走出课堂、踏入社会的前夕调整好心态,以多元的认知去面对工作和他们未来的人生。自此诞生了半年一期的“馨田成长之旅”。

01:受邀之际,我们希望播下一颗爱的种子

上海嘉和公益基金会于2017年在上海注册成立,秉承“助人自助”的公益理念,长期致力于资助低收入家庭青少年接受餐旅业专业技能培训和人生技能培训。
嘉和公益的学生在进行烹饪课程的学习

为了打磨出适合这些青少年学员们的课程,丰基金派遣了专业的心理支持团队对其青少年学员展开了调研和评估。在与嘉和公益深入探讨后,团队为嘉和学员们量身打造了“馨田成长之旅“心理课程,并期待在与他们的共创过程中,能够探索出普遍适用于青少年成长的成长力课程。

教培团队参访嘉和与学生们的合影

“馨田成长之旅”通过半年一期的课程,帮助青少年学员学会梳理负面情绪、面对个人心理问题时使用有效方法及探索个人发展的可能性。

02:构建专业团队,锻造契合课程

丰基金派遣项目执行官梅子红作为馨田项目的课程负责人,丰基金“太阳雨”公益志愿者培训计划班长吴渊和学委张缨作为项目辅助,共同执行项目筹备及授课安排。经过与高校心理专家共同协商进行课程设计后,梅子红老师凭借其丰富的心理行业的从业经历,为这群青少年们设计了“馨田成长之旅”。“馨田”成长之旅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指导思想和核心纲要,辅以部分西方心理学教学理论基础,结合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形成一条帮助提升学员自我认知、感受社会共通的多元路径。


学员们在心理学普及课上参与课程练习

“馨田成长之旅”整体分为三个部分。从“我是谁?”的提问引导与帮助青少年自我完善,从“我从哪里来?”的提问帮助青少年了解家庭的根源,从“我要到哪里去”的提问帮助青少年探索自我的边界与个人成长。同时使用了绘画、泥塑、舞蹈、角色模拟、小组对抗、经营模拟等多种方式和形态,让青少年更好的感受自我与社会即将带来的考验。


03:对于人生,青少年的期待是多样的

在馨田课程开始之前,梅子红老师为嘉和公益的全体青少年们带来了一堂心理学普及课。在普及课上,老师详细阐述了情绪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并且通过与学员的互动展示了身体每一个部位储藏情绪的位置。又通过身体、情绪和思想三者共通的作用,讲解了人体生理反馈机制——战斗和逃离反应的运作原理。最后,介绍了解决心理困惑及问题的一个工具——十字空椅技术。该技术使用时间与空间轮转的方式,带领大家从不同的时间维度与空间位置看待当下生命中遇到的问题,并将问题投入更长远的周期去寻求答案。

 “馨田“项目的学员们正在听课

在普及课之后,学员们踊跃报名参加”馨田“项目,丰基金与嘉和公益共同选取了近三十位学员作为了“馨田”项目的首批学员,开始了为期半年的成长之旅。

在正式课程开始前,梅子红老师介绍了来自丰基金太阳雨志愿者团队的两位助教老师,感谢嘉和公益的信任,向学员们宣导了半年课程涉及的内容及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节课的项目与学员自我介绍环节后,学员们写下了他们对于课程的期待与困扰。这些青少年们写到的人生问题都是他们曾经在学校中或者在家庭中面对的困扰,也是现在青少年普遍面对的问题,例如:“我该如何面对一份失去友情?”、”我该如何面对曾经的校园霸凌在我心中留下的阴影“,“我该如何探索我的未来?”,“社会将会怎样评价我?”等等。

学员们写下给未来的自己的一封信

梅子红老师在随后的第二节课程开始时一一回答了孩子们信中的问题。他带领学员们共同创作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绘画,并在展示绘画的过程中为学员们描述了如何通过绘画去调整与看待自己心理状态的相关技巧。

学员们积极参与课程练习

在第二节课的尾声,老师为学员们展示了“十字空椅”的高阶技术,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中源于孔子的“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论述,看待自己的一生在不同的六个阶段遇到的各种人生问题。

04:突发的疫情,未间断的链接

2022年3月底,一波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所有线下课程停滞下来,但老师与学员们的心依旧紧紧相连。

丰基金与嘉和公益紧急沟通后,线下课程迅速转化为线上课程。教研团队对接下来十一周的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通过视频网络坚持进行教学。


学员们通过视频与老师进行交流

在学员们的高度配合下,“馨田项目”在线上也呈现出良好的师生互动。通过“了凡四训”建立“每日三省吾身”的“功过格”记录的习惯,通过讲解“马斯洛需求”层级的不同阶段理解生命中的各种恐惧,学习使用TOTE时间线技术去面对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并尝试将三者融合、学习在组建团队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公约与团队守则等一系列适合线上教学方式的课程和活动。在线上教学中,学员们逾发期待与老师们在线下的相聚。而疫情带来的焦虑与担忧,也随着课程的开展得到了缓解。

学员们自发组织关于课程的讨论和练习

学员们在老师的建议下,开始组成了学习小组。在课程学习之余,抽出晚上的休息时间对课程内练习和问题展开讨论,开始养成自己探索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在学员相互的交流和合作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05:回归线下的节奏,爱、家庭、生命,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时间来到了六月初,上海的疫情终于得以缓解。

回归线下课程,按照计划,课程进入心灵探索领域的深水区。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员们开始尝试理解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问题。这对于很多青少年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有些学员从小失去了父母,有些学员在童年时期被领养或者被寄养在他人家中,有些与父母存在较大的交流障碍。

面对多样的家庭问题,老师在讲解了家庭的构成机制后,带学员们模拟家庭构成中不同角色进行对话和体验,随后,老师系统的讲解了来自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的基础规则,讲述了解决家庭问题咨询过程中的一些案例,帮助学员解决一些当下困扰他们的问题。

学员们在课程上进行模拟家庭成员关系的练习

在课程中,梅子红老师提及,父母对于孩子最大的爱源于给与生命。虽然很多时候,我们的父母由于他们自己生命中也同样存在困扰,无法持续关注孩子成长,但大部分的父母与孩子天然的爱的链接并不会因为时间与空间而消失,而是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中。如果我们现在还无法完全理解我们的父母,我们依旧要感谢他们给与了我们生命——生命经由他们流向我们,从我们再流向远方,带着对彼此的祝福互相保持距离,也是可以的。

学员在进行小组讨论

还有些青少年将自己的生命与父母的期望相互捆绑,通过完成父母的未完成心愿来获取父母更多的关注与认可,束缚了自己。殊不知所有父母对于孩子的爱,终将化为别离时的祝福,就像雏鹰终将飞向天空,游鱼终将归入大海。一个孩子慢慢走向成人的过程中,对父母的期待与渴望也应当被更多社会化元素分担,也要承担他人的期待、做出对他人的承诺,直到成为自己化为他人心中的参天大树。

在馨田项目过程中,学员们也逐渐理解了公益项目的生命力所在。多数公益项目的发起人从未期待项目的受益人对发起人做出回报。将在生命中收到的爱、支持和帮助传递下去,本身就有强大的动力,人类因此而生生不息。

联系我们

  • 电话:021-63733215
  • 网址:https://www.grandallfund.com/
  • 邮箱:fjh@grandallfund.com
  •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明路258弄1号楼101室

微信公众号

志愿者报名

©202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大丰公益基金会 沪ICP备2024049556号-3 版权所有 上海大丰公益基金会

技术支持:泛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