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
三峡集团在定点帮扶重庆市巫山县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基层医疗事业发展,在提升医疗基础设施水平、引进优质医疗资源等多方面持续投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北京大医院的专家给我做检查,心里踏实。”——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镇三堰村村民 王大纲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镇
5月12日,巫山县官渡镇三堰村村民王大纲在距离自家四公里的官渡镇中心卫生院,拿到了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出具的超声检查报告单。
“根据超声检查来看,是肝囊肿。没有大问题,后期遵照医嘱注意观察就行。”听了医生的话,王大纲悬了一个多月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镇中心卫生院
今年4月初,王大纲在做体检时发现了肝部有一处阴影, “当时心里很紧张,担心是恶性疾病。”兜兜转转,王大纲回到了位于家门口的官渡镇中心卫生院。
“听说在镇中心卫生院能够看上北京的专家,我就过来了。”王大纲口中的专家,来自于2021年12月,三峡集团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巫山县实施的博爱基层公卫援建计划。该计划在巫山县6个乡镇卫生院和11个村级卫生室设立了“红十字博爱健康e站”,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利用远程诊疗设备,让很多三甲医院的知名专家“走进”乡村。
▲中日友好医院专家远程指导巫山县官渡镇中心卫生院进行B超检查
很快,王大纲在官渡镇中心医院又做了一次超声检查。检查由航天中心医院副院长兼超声科主任郭君全程视频指导,镇中心卫生院的代琼医生具体操作。
“做超声检查,对医生手法的要求很高,有了专家的指导,就可以对一些我们不能确定的影像画面做出准确判断。”代琼医生说道。
在专家“手把手”实战指导二十多例病例后,代琼医生的B超检查技术有了飞速提升。
“‘红十字博爱健康e站’设立以来,官渡镇中心卫生院实现了48小时内医疗专家线上会诊、线上阅片、线上即时指导B超、CT操作等,老百姓享受到了更好的医疗资源,乡镇医生的能力和信心也得到大大提升。”官渡镇中心卫生院业务院长戴兵介绍道。
“在这里看病心里踏实,以后就不用往大城市跑了。”有了这次就诊经历,王大纲对镇卫生院充满信任。
“有了‘红十字博爱健康e站’,做好村民健康的‘守门人’,我更有信心。”—— 重庆巫山县福田镇天宫村乡村医生 龚道兵
▲巫山县福田镇天宫村
走进巫山县福田镇天宫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龚道兵正在通过远程诊疗设备,在专家的在线指导下,使用B超机为村民检查身体。
7年前,退伍回乡的龚道兵怀揣一颗服务家乡的心,接过老村医的班,干起了乡村医生的工作。
▲巫山县福田镇天宫村卫生室
“以前的村卫生室医疗设备不齐全,村民身体不舒服,常规检查也只能到距村子6公里远的镇卫生院去做。很多老年人因为怕晕车,生病后就拖着不看,结果小病拖成大病,最后一检查,病情就很严重。”
2021年底,“红十字博爱健康e站”来到了天宫村,为村卫生室配备了动静态心电仪、隧道式血压仪、便携式B超、AED急救设备等用于村民日常健康服务的检查、急救设施。村卫生室的设备更齐全了,村里有了做常规检查的能力,村民的很多疾病就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龚道兵参加医务人员培训
今年9月,67岁的天宫村村民陈孝林在村卫生室的体检中,通过B超检查发现了肝部疾病。由于发现及时,陈孝林的病情得到有效治疗,目前身体状况已经稳定。
“陈孝林当时的病情很严重,幸好有了检查仪器,才得以及时发现。”能够守护村民健康,龚道兵很有成就感。
乡村医生的工作很辛苦,龚道兵一人负责着全村一千多常住人口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工作,村里100多名高血压和50多名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定期入户做检查。面积5.74平方公里的天宫村,龚道兵骑着摩托车走村入户,每年要走上3000公里。龚道兵说,这些辛苦自己都不在乎,自己最着急的是业务能力的不足。

今年7月,龚道兵参加了“红十字博爱健康e站”在巫山县组织的医务人员培训,专家讲课,同行交流,都让他收获颇丰。“红十字博爱健康e站”定期举行的线上职业技能培训让龚道兵能够持续“充电”,服务村民时也更加有信心。
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关系群众福祉、民计民生。据三峡集团派驻巫山县挂职副县长杜卫介绍:“三峡集团自2002年定点帮扶巫山县以来,持续关注巫山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通过援建基层医疗机构、捐赠医疗设施、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援助开展医护人员培训等举措,巫山县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改善。”
原文来自公众号 三峡小微,作者 徐强。
